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,金属剑刃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回荡,十岁的李小明刚刚结束了一场实战练习,他摘下护面,汗水顺着脸颊滑落,但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"三个月没摸剑,现在终于能回来训练了,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!"他气喘吁吁地说。
这样的场景正在北京各大击剑馆陆续上演,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,北京市击剑协会下属的培训机构正逐步恢复训练,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,王钰最近格外忙碌,她不仅要协助各俱乐部落实防疫措施,还要思考如何帮助孩子们重新适应训练节奏。
"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孩子们安全、快乐地重返剑道。"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,"击剑不仅是项运动,更是孩子们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,看到他们重回剑道时脸上洋溢的笑容,我觉得所有努力都值得。"
安全第一的复训之路
五月中旬起,北京市击剑协会开始有序推进击剑场馆复工复训工作,王钰介绍,协会制定了详细的《北京市击剑场馆复工复训防疫指南》,要求各俱乐部严格执行。"我们从场地消毒、人员管理、训练方式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,比如训练前后必须对剑道、器械进行全面消毒;会员需预约训练,控制同时段人数;暂时取消对抗性实战,以基本技术训练为主。"
位于朝阳区的卓越击剑俱乐部是最早恢复训练的场馆之一,负责人张教练告诉记者,复工初期家长们的确存在顾虑:"刚开始,约三分之一的学员家长选择继续观望,我们完全理解,所以更要把防控措施做到位。"

为此,该俱乐部创新推出了"亲子击剑体验课",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训练,既缓解了家长的担忧,又增进了亲子关系。"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,现在我们的亲子课成了热门项目。"张教练笑着说。
协会还组织了多场线上防疫培训,确保所有教练和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防控知识,王钰亲自参与了培训课程的编制:"我们要求每个俱乐部都必须设有专门的防疫负责人,建立应急预案,孩子们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"
循序渐进重返剑道
长时间的停训导致不少学员体能下降、技术生疏,针对这一情况,王钰和她的团队提出了"循序渐进、重在参与"的复训理念。
"我们反对急功近利的强化训练。"王钰强调,"特别是对青少年学员,重要的是重建他们对击剑的兴趣和信心,而不是急于追回所谓的'损失'的训练时间。"
北京市击剑协会专门设计了为期四周的"重启训练计划",重点帮助学员恢复基础体能,重新熟悉技术动作,训练内容也经过特别调整,增加了更多游戏化、趣味性的元素。
在丰台区的一家击剑馆,记者看到了别开生面的"击剑游戏课",学员们不是进行传统的技术训练,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游戏来练习步法和剑法。"太好玩了!"正在参加训练的小学员刘欣怡兴奋地说,"我觉得比以前的训练还有趣。"
该馆主教练表示,这种训练方式大大提升了学员的参与热情:"复训后出勤率反而比疫情前更高,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。"
击剑教育的深层价值
在王钰看来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远不止于强身健体。"击剑培养的专注力、判断力和应变能力,将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。"
她分享了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:协会有一位小学员,原本性格内向,缺乏自信,经过两年击剑训练,不仅身体素质明显提高,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。"复训第一天,这个孩子早早来到场馆,帮着教练做准备工作,他母亲告诉我,居家期间孩子一直把击剑服放在床头,期待着早日重返剑道。"
王钰认为,这正是体育教育的魅力所在:"当孩子们因为热爱而自觉自愿地参与训练时,教育的效果才是最深刻的。"
为此,北京市击剑协会在复工复训过程中,特别注重教练员的引导方式。"我们要求教练多鼓励、少批评,重点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努力,帮助他们重建与击剑运动的情感连接。"
创新模式开拓新机
疫情期间,北京市击剑协会积极探索线上训练模式,推出了"居家击剑"系列课程,这些创新在复训后得以延续和发展,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。
"我们鼓励俱乐部继续利用线上平台,提供补充训练和个性化指导。"王钰介绍,有些俱乐部开发了击剑主题的居家体能训练课程,学员即使不能到馆,也能保持训练状态。
协会还计划在暑期推出"击剑夏令营",将户外活动与击剑训练相结合。"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击剑训练的模式,给孩子们带来更新鲜、丰富的体验。"

这些创新举措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,学员家长王女士表示:"协会考虑得很周到,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训练连续性,又降低了风险,孩子特别喜欢线上的击剑知识小课堂。"
未来展望与思考
随着训练逐步恢复正常,王钰开始思考后疫情时代击剑运动的发展方向。"这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,体育教育需要更多元的发展模式,我们将继续推进击剑运动的创新与改革。"
她透露,协会正在筹划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联赛的恢复方案,计划采取分站式、小规模的方式逐步恢复比赛。"比赛是击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我们会谨慎稳妥地推进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为学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。"
协会也将加强击剑文化的普及推广。"我们计划与学校合作,开发适合校园开展的击剑体验课程,让更多孩子了解并喜欢上这项运动。"
王钰特别强调,在追求竞技成绩的同时,更不能忽视击剑的教育功能:"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,能让击剑成为更多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。"
在采访结束时,王钰正准备前往通州区的一家击剑俱乐部调研,看着她匆匆离去的身影,记者想起她说过的一句话:"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专注的眼神、快乐的笑容,我就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,体育的本质是让人快乐,我们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守护这份快乐。"
击剑馆内,又一批小学员开始了他们的训练,银光闪闪的剑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,脚步声与剑刃相交的声音编织成独特的韵律,在这特殊的时期,这些年轻的身影正在重新找回属于他们的节奏和快乐,而像王钰这样的体育工作者,则在他们身后默默守护,为他们铺就重返剑道的道路。
正如王钰所说,击剑运动教会人们的不仅是进攻与防守,更是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勇气,这种精神,在这些年轻击剑手身上,已然生根发芽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